爱体育八闽文脉·人物 | 朱子与茶
栏目: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:2023-11-14 15:46:39

  爱体育武夷山自古以来就是著名茶区,穿越数百年时光,透过袅袅茶香,我们似乎能看到一位先生正在品饮武夷茗茶。

  绍兴十八年(1148年),朱熹考中进士,但是他无心于官场,只当了40天的官,就辞官回乡,讲学倡道。

  其间,即便生活清苦,朱熹也坚持著书立说,并在草堂之岭北培植了百余株茶树,以“茶坂”为名,赋诗《茶坂》:

  朱熹还时常携篓去茶园采茶,推广茶叶种植,并引以为乐事。朱熹知漳时,在州府百草亭园圃种植茶叶,而且在当地大力推广。朱熹知南康军时,撰写《劝农文》,推广茶叶种植栽培。他回婺源扫墓时,还带去十余株茶树,种植在祖居庭院内。

  淳熙十年(1183年),朱熹在武夷山兴建武夷精舍。在这里,他授徒讲学,聚友吟诗,培植茶树,斗茶品茗,以茶论道爱体育,写下《咏武夷茶》《茶坂》等诗,使武夷茶名声大振。

  武夷五曲朱文公书院内,有茶一株,叶有臭虫气,及焙制出时,香逾他树,名曰“臭叶香茶”。

  在武夷精舍前的溪中,有一奇石,石上有臼似灶,朱熹常邀友在此煮茶论理,并赋诗《武夷精舍杂咏·茶灶》,写尽品茗之惬意:

  据说,朱熹所居住的湛卢山四处都有茶,他曾在松溪清凉寺高僧指导下参与制茶。

  从小长于茶香中的朱熹,与同时代的其他文人相比,显然更通茶性。他在品饮之余,还善于以茶喻理。

  在武夷精舍治学期间,也是贡品建茶最盛之时。朱子对以北苑贡茶为代表的建茶情有独钟,其评价之高,可谓无以复加。

  在《朱子语类·杂类》中,朱子在比较建茶与江茶时曾说:建茶如“中庸之为德”,江茶如伯夷、叔齐。

  又说:“南轩集云:‘草茶如草泽高人,腊茶如台阁胜士。’似他之说,则俗了建茶,却不如适间之说两全也。”

  朱子将“中庸之德”,即儒家最高之道德赋予建茶,对唐宋茶道进行生动阐述,认为品饮建茶可以体会中庸之道,从而激励茶人践行中庸之道,做君子仁人。

  在《朱子语类·卷十五》中,同样记载了另外两则关于朱熹在教学中以茶喻理的语录。

  先生因吃茶罢,曰:“物之甘者,吃过必酸;苦者,吃过却甘。茶本苦物,吃过却甘。”

  庆元二年(1196年),朱熹遭遇“庆元”,理学被斥为伪学,其大弟子蔡元定被贬,客死他乡,众多弟子也遭受牵连。

  在古田县蓝田书院的一处“引月”碑刻上,朱熹就在左侧署名“茶仙”二字,此字迹至今仍旧清晰可见。

  一杯茶,在风雨飘摇的南宋时期,依旧散发着幽幽清香,见证着这个时代“和”与“战”的焦灼,“理”与“欲”的对峙。

  而在闽北,由朱熹创办或重修的书院中,这缕茶香,也伴着朱熹师徒,散发出理性与独立的馨香。

  意思是极其珍贵的茶是不能用来相互赠送的,而只可以共同品饮,才能以之为趣。

  朱子在武夷山兴建武夷精舍,授徒讲学,聚友著作爱体育,斗茶品茗。他的《春谷》令武夷茶名声大振:

  朱子和张敬夫、林泽木等友人在席间茗饮唱和时,赋得《夜得岳后庵僧家园新芽》一首:

  从这首诗中可知,此次茶宴,设在一处茶园里。茶宴中所品之物,皆为园中自产。所品之茶,虽无天地岚气育润,也无顶翠寒山岚温熏,却自有茶灵香韵。这首茶诗道出饮茶体验后体味出的“至和”茶道境界。

  可以说,朱子对茶的理解,是一种感觉经验,它是引发一种朱子个人生命体验之喜悦的感觉经验。

  朱子云:“一草一木,皆天地和平之气。”在他看来,建茶亦是如此。朱子对茶理思想有过准确表述,且这种思想背后也包含着朱子对茶道哲学及人生境界的思考与追求。

  先生因吃茶罢,曰:“物之甘者,吃过必酸;苦者,吃过却甘。茶本苦物爱体育,吃过却甘。”

  曰:“也是一个道理。如始于忧勤,终于逸乐,理而后和。盖礼本天下之至严,行之各得其分,则至和。”

  朱子认为学习过程中要狠下功夫,苦而后甘,方能乐在其中。在多年的品饮中,朱子品出了茶与道的相通之处,阐明了“理而后和”的大道理。

  朱子崇尚刘凝之退隐西涧种茶著述之高节,为之修清净退庵,新建静隐亭,作《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》,其五《西涧清净退庵》诗赞:

  1.朱杰人、严佐之、刘永翔主编:《朱子全书》第二十册、二十六册,上海古籍出版社、安徽教育出版社,2002年;

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
 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
 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
  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举报邮箱: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